进入年底,节日购物、出游等消费井喷时段将陆续到来,信用卡消费成了这一波消费狂潮中的主力军,在大众高涨的消费热情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无磁无密”的支付方式,却让越来越多的信用卡持卡人产生担忧,甚至有持卡人莫名“被消费”。卡背面的CVV验证码其实是信用卡的“第二密码”。业内人士提醒,可用贴纸把卡背面的CVV码盖住,此外,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无密”支付让人忧心
现在使用信用卡网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各大银行在不断提高信用卡安全等级的基础 上尽量给客户带来便捷,然而,乌鲁木齐市民张魏明上网购物时,发现只要有信用卡的卡号、有效期和背面的CVV安全码,不需密码也可在网上消费,如此网购让 他无法放心,他担心存有漏洞,信用卡有风险,甚至给个人信用带来不良影响。
张魏明说,10月26日,他在苏宁易购网站上购买豆浆机,后采用信用卡直付的方式付款,可网站只要求输入身份证号码、信用卡号、有效期和卡背面的CVV安全码,不需要输入信用卡密码就能交易成功。
对此,一部分市民表示,也曾在网购中碰到类似情况,但基本未曾出现问题。在首府解 放北路一家企业上班的胡晴也喜欢网购,在一家购物网站购物付款时,每次只需要填写信用卡的有效期和卡后的三位数字,而无需输入信用卡取款密码就能付款成 功。“我这样购物已经4年了,从未出过差错。”胡女士说。
信用卡直付的方式简单化,给消费者带来了方便。另一部分人则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如此网购可能存在漏洞,害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拒绝使用此类信用卡。
近日,记者拨通了一家大型机票、酒店预订网站的订票热线,询问能否用信用卡“无磁 无密”的付款方式为同事购买机票。网站工作人员要求记者口头提供同事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信用卡卡号、信用卡CVV三位安全码和有效期后表示,如果这些信 息审核无误,就直接从卡上扣钱了。订票过程中,对方并未要求记者提供相关的身份证明。
持卡人遭遇“被消费”
担忧并非空穴来风。10月15日,家住首府水磨沟区的张磊把苹果手机连接到电脑上 想用iTunes下载游戏。在注册页面时张磊发现要填写信用卡号码。卡号填进去后,网页又要求写卡背面的三位验证号(CVV号),张磊因为第一次在网上填 卡号,怕出问题,就随便写了三位数字,结果显示错误。最后只能把自己的真实验证码写进去,方才通过验证。
张磊纳闷了:苹果公司是如何知道我的信用卡信息的?正在思考着,手机响了:“你的 信用卡网上消费1美元”。张磊很气愤,注册倒是完成了,怎么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被消费了1美元呢?于是拨打了此家银行的客服电话,银行客服工作人员说:不 通过密码消费是可以的,在美国都是这样。
据了解,根据苹果公司与网银在线签订的协议,苹果公司可登陆网银在线的服务平台, 在“信用卡远程支付MOTOPAY(即离线支付)”一栏下,登陆被提供的账号,输入客户的信用卡卡号与CVV码,便可自行输入金额,进行划款。上述款项, 依次经过各家银行网上服务及在线(第三方支付平台)、收单银行,抵达苹果公司账上。
张磊遇到的这种可能酿成金融风险的漏洞迄今没有完全补上。一旦持卡人的信息被这些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签约客户知晓,那么就存在信用卡被盗刷的风险。近日的一场监管风暴终于将矛头指向给上述盗刷造就风险缺口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日前,央行发 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要求非金融机构必须在申请和获得相关牌照后,方可从事支付服务。
保护好“第二密码”
乌鲁木齐市中行、工行和招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信用卡最初从国外引进,按照国外使用信用卡的习惯,刷卡消费是不用输入密码的,而是凭签名来确认。可以说,凭密码消费是中国信用卡的一个特色。
信用卡的这种“离线交易”,常见于酒店、航空公司销售中心、公司财务等,同样通过POS系统,提供信用卡账号及其验证码,即可完成交易。“无磁无密”支付方式,早期主要用于电话支付,目前已开始使用于网站。
而在中国,根据本土消费习惯,银行往往鼓励持卡人给信用卡设置密码,来保障用卡安全。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双轨制的信用卡体系下,国内消费者几乎都不知道CVV验证码的存在,更没有相关的风险意识。
乌鲁木齐市银行工作人员提醒市民,信用卡背后的三位数字和持卡人的签名一样属于 “机密”,应妥善保管。消费者在刷信用卡时,不要让自己的信用卡长时间离开自己的视线,同时建议热衷网上交易的持卡人,一定要确保进行交易的商户的真实性 和合法性,不要随便将卡面信息泄露给其他人员。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当您的银行卡不慎遗失时,您要尽快挂失。挂失一般分为临时挂失 和正式挂失。在办理正式挂失后,应注意挂失生效时间和账户的资金变动情况,如发现有可疑交易,应及时请银行协助查询,额度较大的,可请公安部门立案调查。 不在发卡银行所 在地发现卡片丢失时,应及时在指定网点办理挂失,发卡银行还可以根据您的要求给予适当的紧急取款服务。持卡人不承担挂失正式生效后被冒用的损失金额。
评论